学院巡礼 | 教育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 +
+
教育实验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
招生专业(类)
航空航天类(智慧三航本研衔接班)
柔性电子学(本研衔接班)
工程力学(力学拔尖基地班)
学院概况
✦ 教育实验学院 ✦
教育实验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精英教育的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简称HC),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阵地和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学院起源于1985年成立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班,2002年改制成立教育实验学院,2007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办学38年以来,培养了3000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国家科技领域、国防军工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 未来技术学院 ✦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西北工业大学凝练未来技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学组织形式,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国际合作,努力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校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和教育实验学院一体化运行,是陕西省首批省级未来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单位。聚焦“智慧+三航”系统与设计、信息与控制、材料与制造、动力与能源四大方向,瞄准智能技术赋能未来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前沿性、颠覆性发展,以本研贯通的培养模式,探索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和新理念,构建以“项目式课程”为特色的本科育人新方案和以“研学与实践项目”为特色的研究生育人新模式,探索“总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办学特色
●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协同育人、交叉创新、中西融汇、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按照“科学通识+学科通识+专业交叉+本研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聚全校之力培养拔尖领军人才。
●荣誉教育管理体系 ✦
依托荣誉社区平台,构建师生学习生活共同体;实施荣誉学籍管理,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开设专属荣誉课程,夯实学生通识基础;采用荣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强化荣誉导师领航,拓展学生学术视野;打造荣誉攀登项目,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启真素质拓展平台 ✦
依托启真素质拓展计划系列活动,培养和弘扬优良“学风·学术”氛围,引导学生认识100位教授、读100本经典著作、听100场报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广泛国际交流机会 ✦
联合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荷兰艾文斯大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法国特鲁瓦工程技术大学、墨西哥塞提斯大学、阿联酋哈利法大学等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专属海外课程项目等。
● 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
● 牛津大学暑期项目 ●
● 剑桥大学暑期项目 ●
●专业选择和免试研究生推荐 ✦
满足荣誉学籍等相关要求的学生,二年级结束前,可在招生项目内任选专业;三年级结束后,获得免试研究生推荐资格,毕业后赴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深造。
● 本科阶段发表学术论文 ●
● 本科阶段竞赛获奖 ●
师资力量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群,搭建协同育人平台,聘请院士、行业领军人才、知名教授担任学生荣誉导师,聚全校之力培养拔尖领军人才。
/
优秀校友
教育实验学院办学三十八年来,涌现了大批优秀校友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有以吴仁彪、刘济科等为代表的高校领导,以周军、鄢社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负责人,还有以张雷、彭维等为代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
吴仁彪(1985级)
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
中国民航总局首批特聘专家
中国民航局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刘济科(1985级)
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雷(1985级)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主席
周军(1985级)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施阳(1990级)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Fellow
IEEE Fellow
ASME Fellow
CSME Fellow
彭维(1991级)
上海新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
杨益新(1993级)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韩军伟(1995级)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
IEEE Fellow
IAPR Fellow
IEEE TPAMI编委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鄢社锋(1995级)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教授
中科院水下航行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科院首批重大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朱继宏(1999级)
西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技术审查专家
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
戴玉超(2001级)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国家级青年人才
IEEE CVPR、IEEE ICCV、ACM MM等国际顶级会议领域主席
ACCV 2022宣传主席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青年编委
/
招生项目
“智慧三航”项目
航空航天类(智慧三航本研衔接班)
发挥航空、航天、航海、机械、力学、人工智能、计算机、材料等多学科优势,以及国家级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的科研育人作用,以重视融合、培育能力、提升素质的项目式课程为抓手,微专业修读为辅助,面向系统与设计、信息与控制、材料与制造、动力与能源四大方向开展“总师”型人才培养,主要涵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柔性电子学
本研衔接班
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新增设立的新兴前沿交叉专业,拥有该专业全国首个博硕士点,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该专业面向柔性电子颠覆性技术,高度交叉融合以化学、物理学、力学为核心的理学学科群和以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为代表的工学学科群,致力于培养在信息、健康、国防、空间科技等领域,以柔性电子学为知识背景,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广阔国际化视野、独立创新精神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力学拔尖基地班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基础拔尖人才基地致力于培养面向航空航天等国家国防重大需求领域,能够引领人类未来进步和国家富强的力学或“三航”等交叉科技领域,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行业领军人才。
集校内极端力学研究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航空学院和教育实验学院的教学科研资源及海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融合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工学基础、鲜明的学术志趣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实行本研贯通培养,可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研究所、科研机构等继续深造;投身航空、航天、航海、机械、能源等国防相关科研设计单位工作;进入国家政府职能部门或者加入著名企业从事技术攻坚或企业管理。
毕业深造”
近三年,毕业学生的深造率90%。15人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合作交流。105人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深造(占比24.8%),267人在E9高校深造(占比63.1%)。
教育实验
未来技术
学院
学院
学院官网:
http://honors.nwpu.edu.cn
学院咨询电话:
029-88430278
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策划 | 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撰稿 | 蔡力
编辑 | 杨许子 陈松玲
责任编辑 | 姚远
审核 | 王掩刚